在中国,60岁左右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群被称为“新老人”,他们“不是照顾老的,就是照顾小的”,60岁老人照顾着80多岁父母、花甲老人赡养银发老人的困境已成了当下中国的一副沉重图景。
在中国,大约有2.5亿这样的“新老人”:儿女还未成家立业、自己已经老去、父母年迈又急需照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成为了压在了这些中国家庭身上的重担。
先看看一则媒体报道的“新”老人的养老困境吧:
故事一:李建的养老困境案
李健 1964 年出生,今年57岁。他的母亲今年 85 岁,去年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度。进入 2021 年以来,李健发现母亲在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虽然已经住在家里离卫生间最近的屋子,起身去的路上,她的小便甚至大便就会渗漏出来。母亲拒绝穿成人纸尿裤。
李健和妹妹每周轮流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进行照护。轮到他家时,母亲扶床起身或者穿上拖鞋往房间外走,有丝毫动静,李健都会立刻竖起耳朵,不论自己在做什么,一颗心总是提着。
2019 年,母亲的骨折和被查出患阿尔茨海默病成为李健家随后一系列连锁反应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那时,李健还有两年多就退休,原本已经做好计划。“我是有自己追求的。”他说。
但为了照顾母亲,李健在今年申请调离了一线。这让他在没有特殊安排时可以自行支配时间。现在,李健隔周上班,因为母亲身边已经离不开人了。
李健的母亲原本跟妹妹一起住,得病后,兄妹二人商定,每周轮流把母亲接到家里照护。“一个人看护,挑战实在太大了。”
“生理上是一方面,最大的还是心理上的,因为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是个头。那时还没申请二线,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李健回忆说。
其实,李健和妹妹之间其实已经达成了共识,母亲最终会被送到养老院,但没想到,母亲的妹妹却不同意,她说“你看你妈在你们的照顾下多好,还是自己子女照顾得好”。
前不久看一档综艺,知名影星黄渤谈及给父亲养老这个话题也一度哽咽,说最难的时候自己甚至想过放下现在所有的工作,回老家给父亲养老。
黄渤坦言,也想过要不要把父亲送去养老院,只是有了这个想法后,黄渤就自嘲说如果自己真把父亲送到养老院,估计全国人民都会骂他。
黄渤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骨子里都感觉,父母辛苦把子女们养大,如果子女们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却把他们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
案例中的李建、还有影帝黄渤,他们都活在巨大的挣扎之中。
他们的挣扎在于,养儿防老一直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很多人心中,养老院是孤寡老人,或是儿女不孝顺的老人才会去的地方。
照顾老人说起来容易,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特别是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需要全天24小时不间断看护。
现在的普通家庭中,夫妻双职工的模式占了绝大部分,上面四个老人,下面还有自己的孩子。夫妻两个人中哪一个辞掉工作或没有收入,另一人都无法承担小孩的教育费用和两家老人的赡养费用。
对于新老人这个群体来说,问题尤为突出,他们的子女可能才刚开始参加工作,自己的身体也已经老了,身体健康状况自顾不暇的情况下,还能不能送父母去养老院?父母接不接受养老机构?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每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新老人们的面前。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父母都正在老去。
不管你愿不愿意选择,你将很可能没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总会摆在我们面前。
如今,“去不去养老院”是很多家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面前,理论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子女的理由”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考虑与权衡,同样父母亦如此。父母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养老院,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一:传统观念在作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才是幸福。养老院可以在硬件上改善,但是无法改变老人们对于儿女的依恋,更不能去拆散他们心目中的家。
原因二:对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有较大的顾虑
过去我们的养老院多事福利性质,软硬件差强人意,以致很多人人对养老院会怀抱有疑问,居住环境真的达标吗?护理服务过关吗?基于关系自身养老生活的问题,很多老人还是会选择已经习惯了的家庭式养老。
原因三:对居住环境改变有恐惧心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主因之外,老人的居住环境也是一个因素,假如让你突然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地方,换个群居的养老院,你会适应吗?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这一点。
此外,大部分养老机构普遍位于郊区,离儿女日常生活圈、上班圈较远,儿女无法天天探视,远离儿女的生活,也会让老人难免有“被遗弃之感”。
写在最后的养老建议
关于养老这件事儿颇具争议,尤其涉及到“子女送父母去养老院”的问题,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感觉这样的子女“不孝顺”、“太自私”。
其实,选择优质的养老模式,不仅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还能维持老人现有的生活习惯,让老人在此过程中延续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对老人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博远·祥祉圆养老养生产业园集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心理、娱乐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养老产业综合体。
认知症护理专区“回忆小镇”是博远·祥祉圆专为阿尔茨海默症等认知障碍长者提供集专科治疗与专业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专门机构。
认知症护理专区“回忆小镇”是目前吉林省自大规模最大失智长者医养结合照护专区,为失智长者提供基础医疗、中医治疗、生活护理、精神康复、心理疏导、识别能力训练等服务,特别加强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执行力等认知康复训练;对失智长者提供特别生活护理,给予充分尊重与包容,对有暴力倾向的长者采取短时保护性约束,特别做好防走失的监护与管理。
回忆小镇
一个最初理想、现在幸福院
博远集团总裁万恩女士早期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就深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痛苦,后来从事心理工作时开始关注“阿尔茨海默症”人群,并且找到了关爱“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是缓解该病情最有效的办法。
万恩女士建立博远·祥祉圆养老养生产业园就专门规划具有公益性质的“阿尔茨海默症”护理专区,精心打造“回忆小镇”,用各种老物件、老照片和刺激“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色彩,为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营造属于他们那个年代中记忆深刻的特殊环境。
护理专区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致力于延缓长者病情发展和提高长者生活品质,已经形成了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慢病治疗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先进系统的治疗、护理体系。
回忆小镇
一个照亮回家路的地方
护理专区拥有著名精神科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精神科医护团队和内科医护团队为长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拥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长者提供系统的生活照护。
拥有医养结合、怀旧环境、心理疗法和陪伴空间四大核心特色。
拥有以“回忆小镇”为核心的有利于长者治疗和充满时代气息的怀旧生活环境和宽敞活动空间。
护理专区共有医疗床位100张,设有生活区、康复训练区、文化娱乐区、家属陪伴区、医疗护理站和电影院、理发室、祝寿堂、忘不了餐厅等医疗、生活区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善的老年失智照护专区。
回忆小镇
一个让晚年幸福的地方
1、医养结合:专科医疗服务与专业养老服务的高度融合。
2、健脑训练课堂:系统的非药物干预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3、怀旧疗法:让长者的记忆在怀旧环境和无处不在的识别系统中苏醒。
4、陪伴空间:特设的陪伴环境使亲人的陪伴成为对长者最好的治疗。
博远·祥祉圆关爱长者,关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为主的认知症的长者,我们定会尽我们所能,让他们的晚年不再“迷茫”、不再孤单。
欢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长者,能够来到博远·祥祉圆的认知症护理中心进行养生和治疗,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您带来健康和快乐。我们有专业的治疗方法、专业的场所、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医师和专业的护理来保障长者日常生活和健康情况,减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进程,让长者在这里度过一个幸福、祥和、美满、快乐的晚年。
— end —